行贿受贿作为共同犯罪的法理分析:理论上讲,行贿受贿是必要的共同犯罪,但实践中并不作为共同犯罪处理,而是分别处理,包括行贿受贿。单位受贿罪能否成为共同犯罪?法律分析:(1)单位受贿罪可以是共同犯罪,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分为两种情况,什么是共同受贿,如何处理共同受贿犯罪?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串通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1、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呢?
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的共犯。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对的。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是指在共同受贿的故意控制下,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的有内在联系的受贿犯罪。受贿罪的共同犯罪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国家工作人员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第二种情况是国家工作人员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
但第二种情况,其中一个共犯是国家工作人员,另一个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因为非国家工作人员不具备受贿罪的主体资格。如果单独实施,不可能构成受贿罪。因此,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司法实践中分歧很大。本文重点探讨了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能否认定为共同犯罪,如何认定共同受贿犯罪,以及如何认定犯罪数额。
2、受贿罪的注意说明
本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与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相同。主观上,本罪是故意。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问题,在修改后的刑法公布后没有新的司法解释之前,可以参照“两高”的《关于贯彻执行严惩贪污贿赂犯罪的补充规定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并实现,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1988年《补充规定》第四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在经济往来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贿赂”。现在刑法已经将这一内容纳入为第385条,但其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3、单位受贿罪共犯的认定
法律的主观性:在认定本罪时,要正确区分单位受贿罪和受贿罪。单位受贿罪也是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容易与受贿罪相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两个:一是单位受贿罪是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意志为谋取私利而实施的。第二,单位在受贿罪中收受的他人财物应当属于单位整体所有,即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给单位带来了非法利益;受贿罪是指非法占有受贿人所收受的财物。
4、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共同受贿罪的区别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就其犯罪构成而言,主要有以下区别:前者是一般主体,后者是特殊主体;客观上,前者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影响力实施,后者利用职务便利实施;在谋用方面,前者要求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后者只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共犯的最大区别在于主观上是否存在串通或者故意联系。
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的共犯,要看双方是否具有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代为向国家工作人员传递请托,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国家工作人员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明知其近亲属收受他人财物,仍按照其近亲属的要求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其近亲属以受贿罪共犯论处。近亲属以外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合谋,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构成受贿罪的共犯。
5、单位受贿罪能成立共同犯罪吗
法理分析:(1)单位受贿罪可以构成共同犯罪。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共同受贿犯罪,但如果单位是受贿罪的主体,则有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符合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一个单位和一个以上的其他单位或自然人。在单位受贿罪共同犯罪中,作为正犯的单位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对作为共犯的单位或个人的主体资格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即可。
共同犯罪行为是共同犯罪单位(自然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共同犯罪行为不完全是同一犯罪行为,还包括犯罪行为中的分工与协作。单位受贿罪的客观方面是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取财物。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参与单位受贿行为的单位(自然人),必须有其中之一。这种犯罪行为的客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职务行为的完整性。
6、共同受贿是什么受贿罪的共同犯罪怎么处理
根据刑法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串通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单位或公司领导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他员工或领导明知,但仍参与其中,瓜分财务,也认定为共同受贿。
7、共同犯罪的受贿罪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认定的标准是:1。犯罪主体中至少有一人是国家工作人员;2.各犯罪主体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廉政制度;3.受贿罪的主观方面具有共同受贿犯罪的故意;4.犯罪的客观方面是各犯罪主体相互配合实施贿赂犯罪。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应当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处罚。
8、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共同犯罪
法律分析:理论上讲,行贿和受贿是必要的共同犯罪,但在实践中,并不作为共同犯罪处理,而是分别处理,包括行贿和受贿。刑法中的每一个犯罪都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衡量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应看该行为是否具有刑法上的相反行为,而应看其是否符合自身的犯罪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刑法中没有绝对的对立犯罪,任何犯罪都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犯罪构成单独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属于受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以各种名义给予国家工作人员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因敲诈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不属于贿赂。